“國培計劃”中西部骨干項目指導方案
一、農村骨干教師能力提升培訓
1.農村骨干教師分層分類培訓。按照“分層分類、分段分科、一體設計、遞進發展”的思路,聚焦不同學段、不同發展階段、不同學科、不同類型骨干教師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,從發展目標、培訓內容、實施流程、績效評價等方面進行分階段、遞進式、一體化設計,開展分層分類培訓,促進骨干教師持續提升。
以“國培計劃”相關項目實施指南為依據,進一步規范項目設計與實施。建立健全教師需求導向的項目設置機制,將教師需求調研與分析作為項目規劃設計的必備環節。科學設置項目周期,根據需要開展3至5年的長周期培訓和持續跟進、不斷深化的進階性深度研修。優化培訓內容,按照強師德、厚基礎、重實踐、促創新思路,強化思想政治、師德師風等通識課程設置。針對不同發展階段骨干教師特點與需求,分層設置針對性培訓內容。細化培訓實施流程,重點做好診斷示范和研課磨課等關鍵環節,綜合運用集中培訓、在線培訓、跟崗實踐、送教下鄉、導師帶教、工作坊等培訓形式,提升培訓針對性與實效性,促進骨干教師專業發展,成長為學校和區域教育教學帶頭人。
2.自主學習模式試點研修。遴選部分具有積極性和基礎條件的項目縣開展教師自主選學試點。構建“教師申報、能力診斷、菜單選課、教師選學、校本研修、應用實踐、考核評價”于一體的選學流程,教師按需選項目、選機構、選課程、選方式。綜合運用案例式、探究式、情景式、演練式等靈活的學習方式,增強自主選學的吸引力和實效性。加強選學平臺建設,豐富課程資源,建立教師專業發展電子檔案和培訓學分銀行,探索形成規范化、專業化、常態化的自主選學模式。遴選具備基礎的項目區縣開展教師培訓整校研修模式改革探索,構建以校為本混合培訓新模式,建立專家指導、骨干帶動、教師選學、團隊互助的研修共同體。
二、重點區域領域幫扶培訓
1.“一對一”精準幫扶培訓。以中西部地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其轄區內鄉村小規模學校、鄉鎮寄宿制學校為重點,加強省級統籌,建立發達區縣和重點幫扶縣,師范院校、優質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、鄉鎮寄宿制學校相對固定的對口幫扶關系,持續開展“一對一”精準幫扶培訓。以靶向診斷、精準發力、整體提升為原則,聚焦重點幫扶縣及其中小學校的發展瓶頸和培訓需求,因地制宜、一校一策,細化幫扶培訓方案。健全協同發展機制,統籌培訓規劃、團隊組建、項目實施、績效評價。通過“人員互派、送教上門、聯合教研、工作坊研修”等方式開展協同培訓,區縣、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互訪互派,定期開展線上聯合研修與線下協同教研等活動。組織省市級優質基地和名師團隊,每年定期深入鄉村學校,對學校發展進行針對性指導,對鄉村教師進行個別化跟蹤指導。支持重點幫扶縣培訓能力建設,幫助當地打造一支教師培訓團隊,建設一批教師發展基地學校,開發一批本地培訓課程資源。
2.邊遠艱苦民族地區幼兒園頂崗支教培訓。針對邊遠艱苦民族地區基本保教能力提升困難的農村幼兒園教師,遴選高等學校、市縣級教師發展機構和優質幼兒園協同承擔,組織高年級師范生頂崗支教,置換出幼兒園教師,開展院校集中研修、線上一對一學習指導、幼兒園“影子教師”跟崗實踐、返崗培訓實踐,提升邊遠艱苦民族地區農村幼兒園教師保教能力。
三、市縣教師培訓團隊研修
遴選市縣級教師發展機構負責人、承擔培訓任務的中小學、幼兒園骨干教師、教研員,開展制度建設、教學研究、專業指導、組織實施、考核評價等方面的專項培訓,全面提升骨干教師、教研員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培訓能力,打造一支“用得上、干得好”的市縣級教師培訓團隊。
四、農村校園長領導力培訓
1.骨干校園長提升研修。遴選辦學思想端正、工作進取心強、能發揮骨干帶頭作用的校園長,依據不同學段校園長專業標準要求,以落實國家教育方針政策,提高推進學校改革發展、組織實施素質教育能力為重點,著重提升校園長的戰略思維能力、教育創新能力和引領學校可持續發展能力,培養一批實施素質教育、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帶頭人。
2.中小學黨組織書記研修。遴選思想政治素質好、黨建工作經驗豐富、能發揮骨干帶頭作用的學校黨組織書記,圍繞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,以強化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,加強對課堂教學和各類思想文化陣地的建設管理,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為重點內容,進行集中培訓。
五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
1.學校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提升培訓。以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規劃和校本研修規劃為核心任務,通過工作坊混合式研修,提升學校管理團隊的政策理解能力和規劃設計能力,有效支持能力提升工程2.0的整校推進。在能力提升工程2.0的實施后期及完成之后,聚焦管理團隊的創新實踐能力,圍繞學校教育教學信息化發展規劃落實和執行,以學校發展的實踐證據為評估線索,提升管理團隊的領導實施和組織評價能力,深化鞏固能力提升工程2.0實施成果。
2.學科骨干教師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提升培訓。遴選各學科骨干教師,切實做好整校推進和校本應用考核。同時,通過線上與線下混合式課例研磨、專家指導等方式,打磨優秀案例,提煉應用成果,形成可遷移、可輻射的優質案例資源;幫助骨干教師深化對教育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的理解,擴大信息技術應用范圍,形成常態化應用的意識,進一步嘗試和探索不同環境下信息技術支持教學創新的實踐案例,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創新,形成持續發展的機制。
3.培訓團隊信息技術應用指導能力提升培訓。以區域能力提升工程的高成效落地為核心任務,通過工作坊混合式研修,提升培訓團隊的政策理解能力和培訓指導能力,有效支持學校推進能力提升工程。在能力提升工程2.0的實施后期及完成之后,聚焦指導團隊的信息化學科教學指導能力,鞏固和發展能力提升工程2.0的實施成果,通過學科案例打磨和信息化教學模式提取,擴大成果的輻射和影響范圍。


主站蜘蛛池模板:
罗定市|
马山县|
宜州市|
鹤岗市|
湘阴县|
彭山县|
临城县|
南宁市|
逊克县|
南昌县|
鄄城县|
宁阳县|
油尖旺区|
高台县|
双柏县|
嘉定区|
桦南县|
疏勒县|
浦城县|
闸北区|
汝阳县|
巴马|
淮阳县|
台湾省|
满洲里市|
盐亭县|
宁武县|
马山县|
河曲县|
宁安市|
阿尔山市|
来安县|
凤山县|
郴州市|
汕头市|
绥德县|
鹿泉市|
齐齐哈尔市|
潜山县|
湖北省|
莱州市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