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進人工智能與教育的“真”融合
中國教育智庫網總負責人、未來學校研究院院長鄭德林介紹說,2017年10月10日,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正式發布“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”。兩年來,未來學校已與北京大學、北京師范大學、北京交通大學、華東師范大學等高校以及一些研究機構建立廣泛合作關系。不僅如此,未來學校還在實施創新性校長培訓計劃,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;建設面向未來的數字化、智能化發展平臺和網絡;新建和改建一批綠色、智慧和面向未來的新型學校等方面邁出了新步伐。
“該計劃重點聚焦0-18歲兒童發展,創新實踐的關鍵是要構建新的核心平臺。”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表示,這個核心平臺至少應當具備五大特征。
一是要用新一代技術促進學習方式創新。評價新學習方式要看是否有利于促進學習者的自主性,是否強化了學習過程的互動性,是否實現了學習者發展的創新性。
二是要創建新的學習場景。這個學習場景能夠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元素、更加多樣的課程樣式,才能為兒童的發展、學習的發展、教育質量的提高發揮重要作用。
三是要不斷拓展學習時空。新的技術能夠創造更加多維的空間,5G、互聯網、人工智能、虛擬現實技術、增強現實技術的整合應用都是要拓展兒童教育的時空維度,推動學校的深刻結構變革。
四是要為新的融合課程發展創造廣闊的空間。多維智能學習空間提供了融合課程發展的全新可能,將德智體美勞等兒童全面發展的需求融合在一個課程里,將多種學習目標、多種學習情境、多種學習方式融合在一個課程里,使新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大大豐富起來。五是要具有高度的連通性。
互聯網和5G的發展為連接豐富優質的教育資源創造了條件,而“多維智能學習空間”正在建立共享優質資源、共同開發課程、共建教育大數據平臺的體系,并推動學校與學校、學校與家庭、學校與社會的連接。
陳鋒還強調,新的核心平臺將推動新的學習場、能力場、環境場的構建,從而帶動學校空間結構、功能結構、課程結構的深刻變革,進而引領學校形態的變革。


主站蜘蛛池模板:
那曲县|
长子县|
揭西县|
哈尔滨市|
神木县|
汝城县|
滦南县|
广宁县|
维西|
霞浦县|
集贤县|
六枝特区|
温州市|
遂川县|
山阳县|
商城县|
洪洞县|
德清县|
齐河县|
金塔县|
湖口县|
岗巴县|
建昌县|
红河县|
河北区|
项城市|
聂荣县|
大理市|
怀安县|
怀化市|
乌苏市|
和林格尔县|
右玉县|
孟州市|
岑溪市|
海晏县|
贡山|
晴隆县|
温宿县|
阿鲁科尔沁旗|
株洲市|